熊济华教授捐赠珍稀濒危树种助力毕晓普癌症研究所的植物物种保护倡议

今年初,毕晓普癌症研究所宣布了一项植物园计划,将源自天然产物的小分子药物开发项目与濒危植物种类的保护结合起来。熊济华教授是从重庆西南农业大学退休的植物生物学教授。他对树木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科学和商业价值有着深刻认识,研究及拯救濒危植物成了他一生的追求。15年前退休后,熊济华教授租用了100亩农村土地来种植一些濒危的和当地的稀有植物。他于今年3月慷慨地将整个植物收藏捐赠给毕晓普癌症研究所。熊教授在发表讲话时激动地说,我和我的家人对毕晓普癌症研究所的研究感到非常激动。通过向毕晓普癌症研究所提供这些珍稀濒危植物,我们不仅帮助癌症治疗的研究,还为这些濒危植物找到一个安全的家园,确保它们能长期生存。

研究所副所长张晶博士说,捐赠者支持毕晓普癌症研究所的原因有很多。两个常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科学研究来纪念因癌症去世的亲人以及希望作出对人类产生有意义的影响。熊教授还希望研究所能保护他私人收藏的濒危植物。我们感谢所有的捐赠者让我们的工作成为可能。

根据一项联合国的报告,目前大约有50,000种植物被用于传统和现代医学,且每年全球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在难以获取现代药物的一些地方,由植物制成的传统药物为任何了解其药物性质的人提供了活的药房。此外,发达国家临床上使用的许多药物都是直接来源于植物中的分子或受其启发而开发成功。地球上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日益受到威胁,主要威胁来自于粗心管理造成的栖息地流失,受强烈市场需求驱动的野生植物的过度开发,入侵物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在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目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这严峻的威胁促使联合国启动并协调了一项保护植物多样性的国际合作。虽然世界各国已行动起来,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植物保护的最终目标是就地保护,让植物能在其原生栖息地中得到保护并顺利繁殖。然而,这种方法当前显然不足以保存植物多样性,因为自然栖息地在全球范围内正以惊人的速度丧失。由于这个原因,异地保护的重要性和补充作用不可低估。远离自然种群在植物园里种植一些有详尽记录的,基因组多样性的植物种类为面临灭绝威胁的野生物种提供了一个安全后备。这种替代方法还允许在需要时将濒危物种重新引入野生种群,在拯救濒危物种方面势必担当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毕晓普癌症研究所致力于保护受威胁的植物物种并帮助他们在野外生存。为此,研究所正在建设一系列植物园以培育濒临灭绝的物种,研究有灭绝风险的野生植物,储存珍稀植物种子,并向大众宣传如何在植物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毕晓普癌症研究所将植物保护视为其新药开发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建设植物园,来生产天然产物库,进而用于高通量筛选新药。这一策略将为毕晓普癌症研究所所获得的天然产物原材料的可靠性及可持续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了强调植物园在保护濒危植物和开发新药等方面的多重重要性,毕晓普癌症研究所所长杨顿博士说,植物园具有独特的植物异位保护能力。当我们将基础研究,药物开发和公共教育整合进植物保护计划时,这种方法势必变得更加有价值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