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Bio-Town】命运的选择 诺奖得主与癌症的终极“对抗”

“1911年,

在美国东海岸的一座农场里,

一只母鸡长了肿瘤,

这看似是件寻常的小事。

然而,

围绕这个肿瘤,

科学家们在半个多世纪里不断探索,

一步步揭开了癌症此前从未被人所知的许多秘密,

由此取得的一系列发现,

使5位科学家先后3次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这5位科学家之一,

就是迈克尔·毕晓普教授。”

 

命运的选择 

诺奖得主与癌症的终极“对抗” 

生物城人物故事三

迈克尔·毕晓普(M.Bishop)

美国微生物学家, 因与H.E 瓦尔默斯一起阐明癌症起源的机理,发现癌基因,而共获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6年2月22日,

毕晓普在一个谦逊和蔼的环境中出生了。

“我年轻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得诺贝尔奖” ,

毕晓普说,

直到1957年进入了哈佛医学院后,

他才开始接触科学研究。

“在那里我很快意识到,我非常希望发现新的知识,像那些科学家一样。而不是像大部分医生那样,只是把现有的知识变成实际应用。”

毕晓普上医学院的第四年,

几乎没有进过教室,

他把时间全部花在实验室里,

大部分都靠自学。

“我曾两次申请研究生都遭到拒绝。”

1968年,

毕晓普偶然发现鸡身体里有一种引发癌症的病毒,

叫做劳氏肉瘤病毒。

这让他对了解人体癌症是如何发生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很快确定了研究方向,

并开始到对劳氏肉瘤病毒的深入研究。

“这是一个命运的选择。”

1970年,

哈罗德·瓦尔缪斯成为毕晓普研究工作上的同事。

那时候,

劳氏肉瘤病毒刚刚被发现是通过其基因组中的单个基因导致癌症 ,

这是第一个关键性的证据,

表明基因有可能导致癌症。

该基因被称为src。

毕晓普和哈罗德提出了两个关于src的谜题:

这个基因从哪里来?

为什么这个病毒会有这个基因?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进行的实验给出了惊人的结果。

于是毕晓普和瓦尔缪斯创立了癌基因理论。

它告诉人们,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既不是病毒,

也不是其他的致癌因素,

而是存在于细胞自身的基因中。

当受到物理、化学、病毒等因素的刺激后,

原癌基因被激活,

就会成为致癌基因。

“我们一开始并没有预期到发现原癌基因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因为这些巨大的影响,

我和哈罗德在1989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奖。

看到我们最初的发现引发了人类在与癌症的不停歇的对抗中取得的巨大进步,

我们已经感到非常满足。

另外也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

对鸡病毒的研究可以产生这样的好处,

为科学是怎样进步提供了一堂重要的课程——

伟大的进步可以来自微不足道的研究材料。

毕晓普是美国总统面前的“红人”。

1994年,

他被克林顿总统任命为国家癌症顾问委员会主任。

2003年,

他被布什总统授予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

2009年,

他被奥巴马总统邀请到白宫去见证支持干细胞研究法案的签署。

他先后培养博士和博士后近300余人。

2016年12月30日,

全球唯一以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毕晓普教授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所,

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毕晓普担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

在揭牌仪式上,

面对记者的采访,

毕晓普教授的中国学生、 研究所所长杨顿博士说:“我们选择国际生物城,是因为它‘以人为本’理念让我们很喜欢。而毕晓普教授认为科学无国界。他不仅将命名权赠予了我们,还在科研技术及资源共享领域给予了我们支撑和帮助,为我们提供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

2017年9月18日,

毕晓普再次来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参观了国际生物城内的毕晓普癌症研究所建设工地和永安湖。

“我虽然不在成都高新区,但毕晓普癌症研究所的进展我一直都有关注。今年5月研究所才开工建设,没想到进展这么快。”

同时,

对于国际生物城的发展,

毕晓普充满了信心。

 “这样优美的创业环境,对吸引高层次人才很有帮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成都高新区将成为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镇,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也会变得和美国波士顿一样在生物医药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毕晓普非常喜欢喜欢传统中医药药理及诊疗方法,

也知道成都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

“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医药现代化是一个需要投入足够精力、且是一个相对长远的命题。随着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研究在全球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我相信这个领域的研究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福利’。”

 “成都中药资源非常丰富,毕晓普癌症研究所正是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制药相结合,在抗癌领域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查看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官方微信原文)